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部,自古為贛湘通衢,吳楚咽喉,是江西對外開放的西大門。
上栗文化璀璨,風光秀麗。是“中國煙花爆竹之鄉”“中國儺文化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被譽為“辛亥革命重大預演”的萍瀏醴起義在這里爆發,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中最為繁茂的楊岐宗在這里發祥。楊岐山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孽龍洞是1.8億年前形成的天然溶洞,被譽為“天下第一洞”。
上栗經濟活躍,平臺完備。歷來商貿發達,一直是湘贛邊商貿重地,素有“小南京”美譽。近年來,積極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長株潭都市圈等國家戰略,先后被納入全國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等。
上栗是煙花爆竹的發源地,是中國花炮四大主產區之一,被譽為“中國煙花爆竹之鄉”,因花炮祖師李畋出生于此而被稱為“花炮故里”。上栗煙花爆竹制作技藝世代相傳,已傳承千年,于2008年獲得國家級非遺,李畋崇拜習俗于2017年獲得省級非遺。2025年,“上栗花炮”獲批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上栗花炮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目前,全縣共有花炮產品9大類6000多個品種,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花炮出口貿易額占全國25%份額以上。
為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推介上栗的花炮文化、自然風光和社會發展成果,進一步提升上栗影響力和知名度,經研究決定舉辦2025“花炮故里·千年楊岐”全球華人詩詞大賽。現將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江西省詩詞學會
上栗縣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萍鄉市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管理委員會
上栗縣文化廣電旅游局
上栗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萍鄉市贛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二、征稿主題
圍繞上栗的花炮文化、自然風光、歷史人文以及相關聯的時代故事等要素進行創作。
三、征稿時間
即日起至2026年2月28日
四、征稿對象
全國以及海外華人詩詞愛好者
五、作品要求
1.作品體裁主要為傳統詩詞,要求內容健康、格高情真、意境深遠、辭美音諧。
2.格律詩詞默認平水韻、詞林正韻、新韻需注明,新舊韻不得混用;詞的變格需注明出處,僻典、專有名詞等應自行簡要注釋。
3.每種體裁每人限投1首,每人總數不超過2首。
4.征稿作品須是作者本人原創,且必須是未在別的媒體公開發布過的作品。
六、投稿方式
1.投稿郵箱:
huapaoguli@163.com
2.投稿郵件標題請注明:“花炮故里·千年楊岐”詩詞大賽征稿+作者名。
3.稿件請直接粘貼在郵箱內,不接受附件投稿.不接受修改稿和重復投稿。
4.稿件末請注明征稿者信息(含真實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詳細通信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微信號等),并同意將上述信息用于明確征稿者署名權。
5.投稿聯系人
七、評審方式
聘請海內外著名詩詞專家擔綱評委,由專人收稿,匿名進行初選、復評、終審、合議,適時實名公示、公告。
八、獎項設置
(金額均指人民幣)
一等獎2名,獎金6000元+獲獎證書
二等獎5名,獎金2000元+獲獎證書
三等獎10名,獎金1000元+獲獎證書
優秀獎30名,獲獎證書
九、其他事宜
1.大賽指導專家、評審委員及工作人員不得參賽。
2.本賽事獎項設置中的獎金均為稅前金額,獎金發放時應依法申報個人所得稅。獎金將在公布結果且中獎者向主辦方提供完整有效信息后統一發放。
3.作者對作品具有署名權,投稿后即被視為授權主辦方在全球范圍內通過新聞媒體、信息網絡等方式,展示、傳播作品;投稿后均被默認為同意本征稿啟事所有條款。
4.一旦發現參賽作品違法違規或侵權,即取消該作者參賽資格。若因此引發任何糾紛、爭議或處罰,均由作者自行解決并承擔全部責任,主辦方保留追究作者相應法律責任的權利。
5.未經授權,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展示、抄襲、出版、改編本次參賽的作品。
6.其他未盡事宜,解釋權歸主辦方。
2025“花炮故里·千年楊岐”全球華人詩詞大賽評委會
2025年10月19日
附:上栗縣主要景點介紹
孽龍洞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楊岐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之一,孽龍洞是一個形成于1.8億年前海相石灰巖層的天然溶洞。全長3200米,有108處景點,分布在南斗六宮九重天。洞內常年恒溫18℃,冬暖夏涼,廳廊相連,水隨洞轉,洞因水活,蜿蜒曲折。清風、怪石、流泉、飛瀑是為“洞中四絕”,是全國喀斯特地貌中不可多得的巖溶奇觀。1983年,孽龍洞被中國風景名勝權威、同濟大學教授、中國園林學家陳叢周先生譽為“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長廊”。
楊岐普通寺位于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楊岐鄉楊岐村,始建于唐天寶十二年,由乘廣禪師創建,初名“廣利禪寺”,宋慶歷年間改今名,是中國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的發祥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坐落于楊岐山壽桃峰山腰,依山而建,坐東向西,有山門、大殿、祖堂、禪房、齋舍等,由二棟三開間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組成,面寬30.08米,進深26.48米,一天井,麻石立柱,穿斗式,梁上有雀替,牛腿,顯得古樸厚重。寺后有“到栽柏”一株,樹圍5.6米,寺前面兩側分別嵌有唐代劉禹錫撰寫乘廣禪師碑和唐至閑撰元幽書甄叔禪師碑各一塊,二塊碑均有龜獸座和篆歌。2025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唐代雕刻、書法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也對研究佛教的發展和延續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寺內還有乘廣禪師塔、甄叔禪師塔、楊岐了道禪師塔、文廷式墓等多處重要文物古跡。
小枧儺神廟坐落于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東源鄉小枧村。該廟建于明英宗七年(1442年),坐東朝西偏南30°,兩縱一橫呈L形前廳后堂一天井布局,磚木結構,面闊27.4米,進深21.8米,建筑面積473平方米。前后兩棟屋頂均為硬山頂封火墻樣式,白磚灰瓦,兩石柱架挑梁,主殿正面入口采用石門檻木大門,匾額“道宣一祠”,廳內排列兩排6根石柱,穿斗式梁架、木閣樓。廟內供奉著主神唐、葛、周三大將軍,以及其他35只木雕面具,另外廟內還珍藏有111尊石雕面具,是儺文化中的瑰寶。清同治十年(1871年),對小枧儺神廟進行了擴建,右側增加了觀音堂,左側則增建了古楊子廟(現改名為長山社)。后陸續在主廟前增建了戲臺、酒樓等建筑。該廟對研究贛西歷史宗教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于2000年被列入省級。
位于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金山鎮小水村麻石街。該故居始建于清代,2015年重修。落居龍王廟右邊,是龍王廟原附屬建筑,呈縱向布局,磚木結構,硬山頂灰白瓦,通面闊10.86米,通進深19.57米,占地面積約212平方米,室內供奉兩座爆竹祖師李畋神像,木閣樓,一天井,墻上兩塊功德榜。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曾被山鬼迷纏,久治無效。李畋應詔用爆竹驅逐山魈邪氣,使皇上龍體康復,因此被封為爆竹祖師?。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上栗人歷來對李畋頂禮膜拜;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當地人將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八日定為爆竹祖師李畋的誕辰紀念日,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麻石李畋故居為研究上栗花炮的起源及人文歷史提供了實物參考。
萍瀏醴起義舊址位于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金山鎮小水村,設在麻石小水村龍王廟里,坐東北朝西南偏西75°,長14.32米,寬14.32米為三進二層磚木結構建筑,內有二根屋柱支撐。1906年12月4日,同盟會劉道一、蔡紹南等人在此策動組織湘、贛邊界萍鄉、瀏陽、醴陵三縣武裝起義,后烈火蔓延至宜春、萬載、分宜等縣,人數達3000人。此次起義為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取得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打響了第一槍。2018年被列入省級革命文物名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斑竹山起義舊址位于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上栗鎮斑竹村斑竹山上,坐東南朝西北314°,始建于清代,重建于公元1997年,面闊三間一進,長11.28米,寬10.44米,紅磚,硬山頂,土瓦結構。寺前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石碑一塊,2016年在凌云寺右側新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內容有:斑竹山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安源市委為反擊國民黨反動派而領導發動的比較早的武裝暴動,是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延續與擴大,也是萍鄉紅色政權建立的先聲......犧牲的同志有:彭華隆、陳大高、賴久梅、林云耀、賴公豹、邱隆達、龍作虎、曾明全......對了解上栗革命史和紅色文化具有參考價值。2001年被列入省級革命文物名錄,2004年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依托斑竹山起義舊址,我縣對斑竹山進行了規劃開發,將其打造成斑竹山黨性教育基地,先后被列入萍鄉市黨性教育基地“一院四基地”之一、斑竹山起義歷史陳列館被評為“萍鄉市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等稱號。
張國庶烈士故居張國庶故居位于上栗縣金山鎮山明村,坐東北朝西南,故居原來規模很大,修建于1927年,有48只天井,現僅存門樓、一廳23間房屋,均為磚木土結構,人字形頂建筑,其余均已倒塌和改建為現代民房。2004年被列入縣級保護單位,2009年對故居進行了修繕,2012年被列入省級革命文物名錄,恢復了部分建筑。
來源:江西詩詞學會
https://mp.weixin.qq.com/s/dx81F0D4avTM8n35UTuH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