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慶市委網信辦策劃發起,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聯合主辦,上游新聞攜手各區縣黨委網信辦共同打造的“渝見好‘村’光”網絡傳播IP,以圖文視頻為媒介,定格鄉愁記憶、傳遞鄉村振興活力,持續擦亮重慶鄉村文化名片,贏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贊譽。為進一步深挖巴渝鄉村文化富礦,守護非遺瑰寶、賡續民間技藝,推動傳統傳承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IP煥新升級推出《渝見好‘村’光》2.0版本,創新啟動“季度征集”模式,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非遺+民間傳承”系列素材,誠邀各界共同記錄巴渝鄉村的非遺之美、匠心之韻,合力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重慶鄉村名片,讓老手藝煥發時代生機,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新活力。
1
征稿主題
非遺潤鄉野?巴渝傳薪火——聚焦重慶鄉村非遺與民間傳承技藝
2
征集對象
涪陵區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委會、非遺傳承人、攝影攝像愛好者、鄉村文化工作者及所有關注涪陵區鄉村非遺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已參與過《渝見好“村”光》第一季征集的村莊,可再次投稿(需提交新素材或未在往期展示過的優質素材)。
3
征集內容
本次征稿聚焦涪陵區鄉村“非遺傳承”及“民間老技藝、老手藝、傳統手工品”相關素材,單個村莊可提交多張圖片或多段視頻,具體包括以下類別:
特色美食類:鄉村非遺美食制作技藝、民間世代相傳的傳統美食手藝(如古法臘肉、民間米糕、祖傳醬菜制作等);
農產加工類:具有非遺屬性或民間傳承特質的農產品種植、加工技藝及相關手工品(如傳統手工制茶、古法釀造、手工榨油等);
手工技藝類:鄉村非遺民俗技藝、未列入非遺但世代相傳的老手藝、傳統手工品制作(如手工刺繡、竹藝、草編、手工制香、傳統農具打造等);
表演藝術類:鄉村非遺舞蹈、民歌、曲藝,及民間流傳的原生舞蹈、山歌、民俗表演等(如鑼鼓、山歌、民間社火舞蹈等);
傳承發展類:鄉村非遺項目、民間老技藝的產業化實踐、文旅融合成果(如非遺工坊、民間手藝體驗基地、傳統手工品文創開發、老技藝傳承推廣場景等)。
4
素材規范
(一)圖片要求
內容真實,聚焦主題,畫面清晰、構圖完整,能體現細節與特色;格式為JPG、PNG等,可適度進行后期調色、裁剪,不得進行合成、拼接等影響真實性的修改。
(二)視頻要求
內容緊扣主題,畫面穩定、音質清晰,可配簡短解說或背景音樂(無版權爭議);格式為MP4、MOV等常用格式,時長30秒-1分鐘;橫屏或豎屏均可(同一村莊需統一),鏡頭語言可包含技藝展示、人物采訪、場景記錄等內容。
5
提交要求
所有提交素材需附帶簡要說明文檔(WPS、Word、TXT格式均可),注明以下信息:
村莊基本情況(含所屬鎮街、地理位置);
村莊特色簡介(重點突出相關特色);
圖片/視頻簡要描述(內容、時間、地點及相關背景);
投稿人姓名/單位名稱、聯系電話。
6
注意事項
投稿素材須為原創作品,投稿人對素材擁有完整版權,嚴禁抄襲、盜用他人作品;
所有入選素材將用于《渝見好“村”光》的網絡傳播(包括上游新聞平臺展示、各區縣網信辦聯動推廣等),主辦方擁有素材的使用權,作者享有署名權;
本次征稿長期有效,未入選素材不予退回,請自行備份;
凡投稿者,即視為同意本征稿啟事所有規定。
7
聯系方式
投稿郵箱:
1357833569@qq.com
咨詢電話:
https://mp.weixin.qq.com/s/Kt1Emp-yXikIUuwiwQbF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