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攝影文化及影像教育在建設教育強國和立德樹人新格局中的積極作用,深入挖掘廣東省大學生的攝影創作潛力,展現新時代青年學子眼中的社會風貌、校園生活與人文情懷,搭建高校攝影愛好者交流學習、展示才華的優質平臺,進一步推動我省高校攝影藝術教育與文化建設發展,現決定舉辦2025年廣東省大學生攝影大賽。
本比賽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國夢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為時代主題,旨在挖掘紀錄人類生活的變化和進步,表現人的命運、情感、意志和力量的優秀紀實類作品,也鼓勵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技術先進、形式新穎的融創型作品。現將具體征稿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規則
(一)參賽資格及征稿范圍(拍攝時間的限定)
廣東省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含專科生、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以及2024、2025屆畢業生均具備參賽資格;其中要求2024屆畢業生作品應在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7月1日間拍攝,2025屆畢業生作品應在2023年9月1日至2025年7月1日間拍攝。
(二)征稿時間
征稿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25年11月10日。
(三)提交方式
本次大賽實行實名制投稿,參賽者須填寫《2025年廣東省大學生攝影大賽投稿登記表》(見附件2),通過以下方式投稿:
1.集體參賽: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的參賽者,可選擇向本校指定聯絡機構或聯絡人集體提交作品或作為自由參賽者參賽(二者在校評階段的評審機制存在差異,具體規則詳見“三、評選要求”),同一參賽者不能同時選擇兩種投稿渠道。
2.自由參賽:參賽者須按照指定格式,將作品提交至自由參賽組收稿郵箱。
3.材料要求:請參賽選手將作品與登記表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文件夾內并將其一起打包為一個壓縮包,發到指定收稿郵箱(sysuecphotography vip.163.com)內。壓縮包請命名按照“姓名+類別+學校名稱”的方式命名。郵件主題請命名為“廣東省大學生攝影大賽投稿”。(各理事單位學校及自由參賽組的投稿郵箱與聯系方式詳見附件1)。
4.格式要求:參賽作品若為攝影作品,其電子文件格式應為JPG格式(需包含照片Exif信息,若入選終評,還需要提交RAW格式底片,詳見“三、評選要求”),長邊不小于3000像素,文件大小限制為2-20MB。參賽作品若為短視頻,電子文件應為MP4格式,大小不超過300MB。
5.作品形式:作品形式不限黑白或彩色,允許將兩張照片并置作為單幅或組照中的一幅投稿,對拍攝器材不作限制。
6.其他:同一參賽者可投遞多個類別(紀錄、藝術、創意、創意視頻),但同一件作品不得重復投遞至不同類別,每位參賽者各類別投稿總數不超過4件(注:每幅/組作品計為“1件”)。
二、類別及獎項設置
2025年廣東省大學生攝影大賽設置四大類別:紀錄類、藝術類、創意類、創意短視頻類(含公益廣告),共設金獎8件、銀16件、銅獎24件、優秀獎40件,入選作品總數約240件。
金、銀、銅、優秀獎獲得者獲得由本專委會頒發的證書一份,稿費分別為1000元、600元、400元、200元。
(一)紀錄類
以客觀視角對現實世界進行視覺記錄、呈現與傳播,著重體現影像的真實性、社會性和重要性。
紀錄類作品須由作者提供真實、準確和簡明的圖片說明,包含時間、地點及對畫面的描述,并需說明重要或必要的背景信息。組照除作品總說明外,還須提供每幅作品的分說明。
參賽紀錄類作品分為組照與單幅兩類,組照作品每件數量上限為8幅。單幅作品及組照中至少一幅作品須于2023年9月1日后完成拍攝。
紀錄類作品應準確客觀呈現拍攝現場狀態,其后期處理不得損害作品真實性,具體規定如下:
1.使用圖像軟件處理時,嚴禁對影像進行影響真實性的調整與潤飾。
2.不允許對畫面構成要素進行添加、移動或去除(圖像傳感器及鏡頭污點去除除外,以下簡稱“污點去除”)。
3.可對畫面進行裁切與旋轉。
4.不允許對畫面進行翻轉或改變原始比例的拉伸、壓縮處理。
5.不受理二次或多次曝光拍攝作品;不受理相機自動生成或軟件拼接形成的全景圖。
6.可對整體及局部影調進行適度調整,但不得破壞原始影像的基調與氛圍,嚴禁通過影調調整隱匿畫面元素。
7.可將彩色照片整體轉化為黑白或單色影像,嚴禁進行局部黑白或單色調整。
8.數字影像應保留原始文件(未經修圖軟件處理,包含拍攝機型、拍攝時間、拍攝參數等完整原始數據)。如使用膠片拍攝,須提供數碼相機翻拍的完整膠片(含齒孔、編號或生產商標識片基)的RAW格式文件,作為判斷影像真實性的最終依據。
(二)藝術類
以表達拍攝者主觀感受、觀點及意趣為核心目的,鼓勵視覺創新及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本賽道作品應以傳遞拍攝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哲學思考、審美意趣為核心,強調情緒共鳴、象征隱喻與美學意境。
參賽藝術類作品分為組照與單幅兩類,組照作品每件數量上限為8幅。單幅作品及組照中至少一幅作品須于2023年9月1日后創作。
藝術類作品對拍攝及后期處理方式不作限制,但須包含投稿者本人拍攝的視覺元素。
若使用他人或第三方創作素材,須在投稿時聲明并詳細標注素材來源,必要時須提供素材權利人出具的授權文件(須附素材原圖)。
(三)創意(廣告)類
創意類作品聚焦于視覺表達的創新與突破,以及多種媒材、手法、形式的綜合運用。廣告攝影以推廣商品、商業理念或消費方式為目的。本賽道鼓勵參賽者打破攝影的物理與概念邊界,聚焦于視覺語言、制作工藝、媒介融合或技術手段上的大膽實驗與突破。作品可綜合運用拼貼、裝置、數字生成、混合媒介、動態影像等手法,探索“攝影可以是什么”的可能性。
參賽創意類作品分為組照與單幅兩類,組照作品每件數量上限為8幅。單幅作品及組照中至少一幅作品須于2023年9月1日后創作。
創意類作品對拍攝及后期處理方式不作限制,但須包含投稿者本人拍攝的視覺元素。若使用他人或第三方創作素材,須在投稿時聲明并詳細標注素材來源,必要時應能夠提供素材權利人出具的授權文件(須附素材原圖)。
(四)創意視頻類(含公益廣告)
創意視頻類賽道旨在鼓勵大學生運用影像語言傳播公益理念,倡導社會正能量。作品須圍繞公益主題(如環境保護、社會關愛、文明倡導等)進行創作,要求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具有感染力。
視頻格式須為MP4,分辨率不低于1080P,時長嚴格控制在90秒以內。作品須為原創,可個人或團隊創作。團隊人數不超過3人,須在登記表中列明所有主創人員。
創意視頻類作品須在2023年9月1日后創作,畫幅比例不限。
拍攝及制作手法不限,可使用AI動畫、實拍、剪輯合成等多種形式。作品中如使用他人素材(包括音樂、影像片段等),須在注明來源并獲得合法授權,必要時須提供相關證明。作品畫面清晰、聲音清楚,提倡創意新穎、表達流暢。
三、評選要求
組委會將邀請攝影專家組成評委會,秉持公平、公正原則對征集作品進行評審。本屆大賽評選分為校評、初評及終評三個階段,校評由各院校依據組委會分配的入圍名額自主開展(非該名單內院校參賽者須以自由參賽者身份參賽,校評階段各院校及自由參賽組的入圍作品數量見附件1(各學校和自由參賽組的校評入圍數量待定),初評為評委對參賽者提交的JPG格式作品(電子文件)進行集中評選,終評由主辦方通知入圍者,對入圍者提供的原始影像文件或底片翻拍文件進行評選。
參賽者收到入圍終評的通知(通知發布平臺待定)后按以下要求提交:
用于展覽及出版的高精度電子文件。
參賽者須提供用于鑒定的原始影像文件(raw格式圖片)或底片翻拍文件。
入圍終評者須在(終評截稿日期待定)前將作品提交至組委會辦公室。凡因個人原因未能接收、查閱相關通知,或未按規定時間及要求提供上述文件的作者,均視為自動放棄終評資格。
四、特別說明
1.對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發現將取消入選資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嚴重誤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各類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2.投稿者須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凡因稿件或投稿行為產生的責任均由投稿者自行承擔。
3.評委會根據實際評審工作需要,有權適當調整各類獲獎作品的數量。
4.終評階段,依據作品質量,評委會有權在組照中適當調整獲獎作品幅數。
5.最終擬入選作品將在(公示平臺待定)公示3天,公示期間設立專用郵箱,收集舉報線索。如發生違規作品被取消的情況,主辦方有權決定是否增補及增補數量。最終入選結果以主辦方在媒體發布的公告為準。
6.本屆大賽主辦方及承辦方有權在其組織的相關活動中以復制、發行、展覽、放映、廣播、攝制、匯編、信息傳播等方式無償使用入選作品。
7.本屆展覽不收取投稿者任何費用。投稿作品在郵寄途中或因其他意外情況造成損壞或丟失,主辦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8.凡在本屆大賽中入選的投稿者,均可獲得主辦方頒發的證書和一本收錄本人作品的電子作品集;建議各高校將本比賽納入學生競賽獎勵范圍;比賽設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老師獎。
9.凡投稿者均視為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主辦方擁有最終解釋權。
五、聯系方式
組委會辦公室設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山大學東校園南實驗樓D101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新聞與紀實攝影研究中心。(收稿指定郵箱:sysuecphotography@vip.163.com,聯系人:
附件:1.攝影大賽高校登記表
2.攝影作品參賽登記表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
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
2025年9月22日
通知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ncONKnlPt-bw6WBJcXb7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