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生、校友及關注基礎醫學院發展的各界朋友們:
為進一步凝練學院精神,匯聚師生共識,自院訓征集活動啟動以來,我們收到了眾多飽含智慧與熱忱的投稿。經過學院初審,現擬選出以下10條候選院訓(排名不分先后)進入網絡投票環節。
投票說明:
請您從中選出最認可的3條院訓。您的每一票都對最終院訓的確定至關重要!投票將于[2025年11月25日]截止。
01
厚德筑基,精誠致遠
厚德筑基:“厚德”意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是醫學教育的基石。在醫學領域,醫生的品德和職業操守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因此,基礎醫學院將“厚德”作為培養學生的首要標準,強調醫學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更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筑基”則是指打下堅實的醫學基礎,這是醫學教育的基本要求。基礎醫學院作為醫學教育的起點,承擔著為學生打下堅實醫學基礎的重任,為學生的未來醫學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精誠致遠:“精誠”意指真誠、專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醫學領域,醫生需要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精湛的技能,才能應對各種復雜的醫學問題。因此,基礎醫學院鼓勵學生以真誠的態度對待醫學學習,以專注的精神投身于醫學研究,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醫學水平。“致遠”則是指追求長遠的目標和理想。醫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基礎醫學院鼓勵學生不僅要立足當下,更要放眼未來,以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思維,不斷探索醫學的新領域、新技術和新方法,為醫學事業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02
守正弘毅,厚德礪學
守正,司馬遷在《史記·禮書》中講:“循法守正者見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乃是針砭時弊,強調要恪守正道。“正”者,大道也。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將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任務,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高度來抓教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秉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求正務實。教師:具備崇高的道德品格、開闊的學術視野、深厚的專業素養。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弘毅,出自《論語?泰伯》,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弘毅”,旨在培養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子成為能承擔社會、民族重任的棟梁之材,要求學生做到志向遠大、意志堅強,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利益不怕艱難險阻、任重而道遠。
學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書寫人生華章。教師: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學校:扎根中國,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為師生的發展和成長搭建大舞臺。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之意延伸為“厚德以濟世”,我們只有具備厚實的品德,才能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這是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工作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出發點,也是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子為人、為學的訓示,更是各學校立校之本。
師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生德:自強不息,愛國奉獻,大氣擔當,慎獨自律。校德:立德樹人,以德養智,以德促教,以德立校。
礪學,“礪”,意為“砥礪”“磨礪”;“學”,學問、學習。“礪學”,是指在學業上刻苦努力、用心磨練之意,諄諄告誡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全體師生,砥礪德行,琢磨學問,礪志強能。
03
基礎為本,大醫精誠
院訓需要兼顧過去和未來。古時主中醫,現代重西醫,然亙古至今,不論中西醫,醫者的根本始終如一—是醫術,更是德行。《大醫精誠》出自唐朝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其中,“精”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誠”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先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至精至誠,方成大醫。
基礎醫學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是臨床醫學乃至整個現代醫學發展的源泉。百年根基方有萬丈高樓。“基礎為本”指做人堅守本心,為醫至精至誠,以基礎醫學為醫學之根基,才能勘破疾病本質,終有一日,讓世間再無病災成為可能。
04
治基鼎新,崇德重術
“治基”出自北宋蘇轍《新論》中的“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意為想要筑造房屋,首先要打好地基。包含如下含義:“基”既表明基礎醫學院,又代表醫學教育的基礎醫學知識。“治基”突出了良好的學院治理對于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杰出人才以及推動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強調了基礎醫學在醫學教育和醫療實踐中的基礎作用和核心地位。
“鼎新”出自《周易·雜卦》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意為去除舊的,建立新的。包含如下含義:創新精神:意味著革故鼎新,即敢于質疑現有知識,大膽質疑,細心驗證,推陳出新。鼓勵學生和教職工不斷追求創新,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持續改進:強調持續改進和更新,鼓勵學院在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和優化,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文化氛圍: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勇于探索的文化氛圍,激勵學生和教職工勇于挑戰傳統,追求新知。與高等教育的目標相契合。“治基”與“鼎新”交相呼應,形成傳承與創新的順承關系。既強調了基礎知識的積累,也鼓勵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突破。
“崇德”出自《周易·系辭上》的“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意為圣人通過《周易》來提高德行、光大事業。包含如下含義:尊崇德行:體現了對道德修養和德行的重視,倡導在教育和醫療事業中,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立德樹人:“崇德”與學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契合,強調在人才培養中德育為先,以德為根本。
“重術”出自韓愈《師說》的“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意為人們掌握知識和技能有先有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包含如下含義:實踐業術:強調培養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科學學術:重視“術”即重視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鼓勵師生在專業領域內不斷探索和突破。同時保持謙卑姿態,博覽多方向寬領域,實現跨學科的學術融合。“崇德”與“重術”相輔相成,強調德術并重,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教育目標,即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治基鼎新,崇德重術”的平仄韻律是“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交替的排列,使得語句讀起來富有節奏感,符合中文的韻律美。
05
厚德強基,礎潤鼎新
八個字構成了基礎醫學院發展的“一體兩翼”:“厚德強基”是立院之本(體),強調了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固本的核心理念,這是學院穩定發展的壓艙石。“礎潤鼎新”是興院之策(翼),強調了見微知著的科學洞察力與革故鼎新的創新驅動力,是學院飛躍發展的推進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闡述了只有建立在深厚德性與扎實基礎之上,創新才有方向與邊界;也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基礎的價值才能得以升華,最終服務于人類健康這一終極目標。
厚德:語出《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效仿它,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旨在培養師生擁有寬廣仁愛的胸懷、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肩負社會責任的擔當精神。強基:呼應了《論語》中“本立而道生”的思想,強調根基牢固,同時精準地契合了當前國家推動的“強基計劃”戰略精神。具有雙重含義:一指鞏固和強化基礎醫學各個學科的深厚學識,如解剖、病理、生理等,這是支撐臨床的“基礎”;二指夯實學院作為整個醫學教育體系的“基石”地位。礎潤:語出宋代蘇洵《辨奸論》:“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意思是柱石濕潤就要下雨,比喻從細微的征兆可以推知事物的發展趨勢,貼切地描述了基礎醫學研究的價值——在疾病的“風雨”來臨之前,通過基礎研究找到那個“濕潤的礎石”,從而實現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體現了從基礎發現到臨床預防的轉化思維。寓意基礎研究需要敏銳的科學洞察力。鼎新:語出《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意指在科研上勇于突破禁區,在教學上革新方法,在知識上創造新知,永遠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
06
博學筑基,精醫厚德
“厚德”二字,源自《周易》中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學院師生應具備高尚的品德與寬廣的胸懷,能夠承載并傳播醫學的崇高使命與社會責任。在醫學教育中,品德的培養尤為重要,它不僅是醫者仁心的基石,也是醫學事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博學”則強調了醫學教育的廣泛性與深入性。醫學是一門涉及生命健康、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要求學者具備廣博的知識面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溫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醫學人才,鼓勵師生不斷學習、探索新知。
“精醫”體現了學院對醫學專業技能的精湛追求。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要求醫者具備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學院注重醫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嚴格的臨床訓練和科研實踐,提升師生的醫學技能和創新能力。
07
夯基固本,道術相濟
夯基固本:基礎醫學院作為醫學教育與科研大廈的基石搭建者,“夯基固本”是核心使命。在教學上,要讓學生扎實掌握人體解剖學中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等精細構造,生理學里心臟泵血、呼吸節律等基礎生理機能運轉邏輯,生物化學涉及的物質代謝通路、分子合成機制等知識要點,這些構成后續醫學深造、臨床實踐不可或缺的底層根基。于科研層面,專注細胞、基因等基礎研究領域,為攻克疑難病癥探尋根源性突破,筑牢理論與技術根基,為醫學大廈提供堅實地基,穩扎穩打向更高層次邁進。
道術相濟:“道”在此宛如醫學的深邃航標,是貫穿基礎醫學始終的原理、法則與醫德規范。它涵蓋對生命本質尊重呵護之道、疾病發生發展普適性規律認知之道,以及醫者仁心秉持之道。“術”則是多樣實操手段,實驗中精準切片、染色觀察細胞病理變化,運用先進儀器分析基因序列、測定蛋白活性等技術。當“道”與“術”交融,理論引領技術精準發力,確保科研方向不偏、教學目標明晰;技術踐行理論構想,把抽象醫理化作直觀成果,在實驗臺、課堂上實現理念與實操共綻華彩,為基礎醫學注入蓬勃動力、賦予深厚內涵,助力學院培育兼具深厚學養與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
08
厚德精醫,求是創新
“厚德”強調醫者仁心,以高尚的醫德為根本,出自《周易》中的卦辭;“精醫”體現學院對醫學專業精神的追求,倡導精益求精的醫學實踐。“求是”反映了科學探索的嚴謹態度,強調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結合溫州醫科大學校訓中的“求是奮發”以及求是樓的名字得出;“創新”則是醫學發展的動力,鼓勵師生勇于開拓,不斷創新。此院訓強調品德修養、醫學理念、治學態度和時代精神,既體現了醫學教育的人文關懷,又強調了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
09
精研醫基,德馨育人
釋義:“精研醫基”體現了學院對基礎醫學研究和教學的專注與追求。學院在病原生物學、生理學、形態學等多個基礎醫學領域深入鉆研,擁有完善的學科體系和科研、教學設施,致力于提高基礎醫學學科水平,這是學院發展的核心內容。“德馨育人”強調了品德培養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院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不僅注重傳授專業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未來的醫學事業中能夠秉持醫德,關愛患者,傳承學院良好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整個院訓體現了學院以扎實的專業研究為基礎,以培養德才兼備醫學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理念。
參考典籍出處:“德馨”一詞出自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里取其品德高尚之意。
10
精研醫理,固本強基
釋義:“精研醫理”體現了基礎醫學學院對醫學理論深入鉆研的態度。基礎醫學作為醫學的基石,需要不斷探索人體生命的奧秘和疾病的本質,通過對醫學理論的精益求精的研究,為臨床醫學等領域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固本強基”強調了學院注重夯實基礎的重要性。基礎醫學是整個醫學體系的根本,只有筑牢基礎,才能在醫學領域不斷創新和發展。
說明:這個院訓簡潔明了,易于記誦。既體現了基礎醫學學院的專業特色和辦學理念,又傳達出學院師生追求卓越、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同時,“固本強基”也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意義,強調了基礎的重要性,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根基的思想相契合。沒有特定的典籍出處,但整體表達符合基礎醫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需求。
來源|基礎醫學院學院辦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rEbfPWhaWH_9VWuZYSHb-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