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稿作者:
大家好!
研培十年:非遺教育的中國實踐——2025年第八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的征文工作,自2023年底開始啟動,至2025年10月1日截止,一共收到了112篇投稿論文。論壇組委會組織傳統工藝研究領域知名學者組成顧問團隊,對應征論文進行了認真審閱,擬邀請其中的20位作者作為發言人和嘉賓出席論壇。(見附件)
本屆論壇將于2025年11月14-15日舉行。地點在江蘇蘇州。
感謝大家對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的支持,感謝你們以實際行動參與論壇活動。我們還要特別感謝那些論文沒有入選的作者,希望你們繼續支持、完善論文,參加第九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
再次感謝大家!
傳統工藝青年論壇組委會
2025年10月24日
附件:
受邀論文作者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1.古村落煥新顏——鄉村振興視域下紅粬黃酒的品牌建設
鐘穎(福建師范大學)
2.鄉村振興視域下控拜村銀頭飾的保護與傳承
楊肖(大理大學)
3.新疆大巴扎非遺集市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研究
袁蕓健(新疆藝術學院)
4.昭覺彝族毛紡織及搟制非遺手工藝文創產品設計
王智薇(西南民族大學)
5.非遺保護視角下三維傳承模式研究——以官渡烏銅走銀為例
孫秋爽(清華大學)
6.生活美學視域下當代佛教造像的傳承與革新——以福建莆田木雕工藝為中心
于鴿(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7.可持續鄉村建筑環境的人文化設計研究
高云庭(東南大學)
8.“研培計劃”助力鄉村振興的幾種模式
李紅(廣州美術學院)
9.從土陶到茶陶:非遺研培助推鄉村振興
張健(凱里學院)
10.非遺研培驅動下的夾纈創新與跨界融合
葉其丹(浙江葉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11.由《考工記》中的一句話引發的思考
錢亮(中央美術學院)
12.三位一體:英國皇家刺繡學院的刺繡人才培養體系
張鎏鑫(中國國家博物館)
13.如家般的“第三空間”:對倫敦日本之家的傳統工藝展覽探析
朱天航(清華大學)
14.千古秘法:清代蘇州版畫中的歷書與年歷圖
高登科(中國社科院)
15.蘇州刺繡研究所的現代集體生產經營模式研究
溫寧(蘇州大學)
16.文化消費視域下蘇州傳統織繡藝術的創新設計路徑
王欣(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17.鄉村振興背景下環太湖鄉村“藝術+”創意旅游研究
孫志浩(蘇州科技大學)
18.共生理論視角下的城鄉文化空間整合策略——以長三角地區三個村落為例
張秋實(蘇州科技大學)
19.廣西芒竹編織技藝的數智創新路徑與挑戰
朱慧捷(廣西藝術學院)
20.基于可拓語義與形狀文法的苗族紋樣的數字化設計研究
黃佩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來源:傳統工藝青年論壇
大家也可以后臺或者文章留言區
告知我們想要什么資源,我們盡量滿足~
以后還會有更多免費資源分享給大家~
感謝關注!
https://mp.weixin.qq.com/s/hpFhnBxOI6oG9i20ysX5rA
